摩擦焊的6个阶段
1.初始摩擦阶段
由于摩擦焊接表面总是凹凸不平,加之存在有氧化膜、锈、油、灰尘以及吸附的气体等,所以,显示出的摩擦因数很小,随着接触后摩擦压力的逐渐增加,摩擦加热功率也逐渐增加。
在不稳定摩擦阶段,凹凸不平互相压入的表面迅速产生塑性变形和机械挖掘现象,表面不平会引起振动,空气也可能进入摩擦表面。
2.不稳定摩擦阶段
摩擦破坏了待焊面的原始状态,未受污染的材质相接触,真实的接触面积增大,材质的塑性、韧性有较大提高、摩擦因数增大、摩擦加热功率提高、达到峰值后,又由于界面区温度的进一步升高、塑性增高和强度下降,加热功率又迅速降低。在这个阶段,摩擦变形量开始增大,并以飞边的形式出现。
在不稳定摩擦阶段,机械挖掘现象减小,振动消除,表面逐渐平整,出现高温塑性状态金属颗粒的“粘结”现象,而粘结在一起的金属又受扭力矩而剪断,并相互过渡。接触良好的塑性金属封闭了摩擦表面,使之与空气隔绝。
3.稳定摩擦阶段
在这个阶段,材料的粘结现象减少,分子作用现象增强,摩擦因数很小,摩擦加热功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。变形层在力的作用下,不断从摩擦表面挤出,摩擦变形量不断增大,飞边也增大,与此同时,又被附近高温区的材料所补充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。
4.停车阶段
这个阶段,伴随工件间相对运动的减慢和停止,摩擦扭矩增大,界面附近的高温材料被大量挤出,变形量亦随之增大,具有顶锻的特点,为了得到牢固的结合,停车时间要严格控制。
5.纯顶锻阶段
是指从工件停止相对运动到顶锻力上升到较大值所对应的阶段。顶锻力、顶锻速度和顶锻变形量对焊接质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。
6.顶锻维持阶段
是指顶锻力达到较大值到压力开始撤除所对应的阶段。
从停车阶段开始到顶锻维持阶段结束,变形层和高温区的部分金属被不断的挤出,焊缝金属产生变形、扩散以及再结晶,终形成了结合牢固的接头。
您好,欢迎莅临三虹重工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